應用案例
您當前的位置:產品應用
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
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
【申請公布號:CN117088108A;申請權利人:上海創(chuàng)司杰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發(fā)明設計人:宋名勝; 周國軍; 喻由之;】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機械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基板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的滑軌,夾持臂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的滑座上,第一電機支架固定連接于基板的底部右端,第一電機支架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第一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基板的底部位于夾持臂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第一同步帶惰輪與第一同步帶輪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本發(fā)明采用夾緊并旋轉,通過掃碼定位有效的歸正試管位置,從而避免前道工序隨機位置的試管子標本會出現漏掃碼,或無法掃碼的現象;本發(fā)明將三個動作集成化,簡化機械結構,有效節(jié)省空間,提高工作效率及掃碼的準確性。
主權項:
1.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包括升降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上設置有旋轉組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基板(11)、夾持臂(12)和第一電機支架(13),所述基板(11)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軌,所述夾持臂(12)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座上,所述第一電機支架(13)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底部右端,所述第一電機支架(13)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14),所述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17),所述基板(11)的底部位于夾持臂(12)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18),所述第一同步帶惰輪(18)與所述第一同步帶輪(17)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16),所述夾持臂(12)的底側通過固定架連接有導向軸(111),所述導向軸(111)的外側活動套接有伸縮彈簧(110),所述導向軸(111)的外側位于伸縮彈簧(110)的左端活動套接有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所述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所述基板(11)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帶(16)的前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軌,所述夾持臂(12)上設置有數量為兩個的軸承
要求:
1.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包括升降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上設置有旋轉組件;
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基板(11)、夾持臂(12)和第一電機支架(13),所述基板(11)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軌,所述夾持臂(12)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座上,所述第一電機支架(13)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底部右端,所述第一電機支架(13)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14),所述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17),所述基板(11)的底部位于夾持臂(12)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18),所述第一同步帶惰輪(18)與所述第一同步帶輪(17)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16),所述夾持臂(12)的底側通過固定架連接有導向軸(111),所述導向軸(111)的外側活動套接有伸縮彈簧(110),所述導向軸(111)的外側位于伸縮彈簧(110)的左端活動套接有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所述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所述基板(11)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帶(16)的前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軌,所述夾持臂(12)上設置有數量為兩個的軸承(1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組件包括第二電機支架(21)、第二步進電機(22)和第二同步帶(23),所述第二步進電機(22)安裝于第二電機支架(21)的一端,所述第二步進電機(22)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二同步帶輪(27),所述第二電機支架(21)的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有第二同步帶惰輪(25),所述第二同步帶惰輪(25)的下方通過轉軸連接有滾輪(24),所述第二同步帶(23)連接于所述第二同步帶惰輪(25)與所述第二同步帶輪(27)的外側,所述第二電機支架(21)上安裝有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所述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基板(31)、T型絲桿電機(32)和傳動塊(33),所述T型絲桿電機(32)固定連接于升降基板(31)的一側內部,所述傳動塊(33)設置于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上,所述升降基板(31)的兩內側均設置有第三微型導軌(34)的滑軌,所述升降基板(31)的內部安裝有掃描器(35),所述升降基板(31)的內部遠離掃描器(35)的一側安裝有傳感器(3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彈簧(110)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所述伸縮彈簧(110)的另一端連接于導向軸(111)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安裝于兩個所述第三微型導軌(34)的滑塊上,所述傳感器(36)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所述PLC控制器的電性輸出端與T型絲桿電機(32)的電性輸入端相連接,所述傳動塊(33)遠離T型絲桿電機(32)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頂部。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機支架(21)固定連接于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塊上,所述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位于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
?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yī)療設備上試管架輸送過程中,為使運送的試管信息準確。市場上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解決試管信息準確的問題,如下:
1.醫(yī)務人員手動擺正。其流程為:A、人工取標本。B、手動擺正。
2.機構上增加多個掃描器。其流程為:A、試管架上標本通過多個掃描器進行掃碼;B、掃碼后進入下道工序。
上述中的解決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醫(y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非常大,長時間機械式的重復動作,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底,而且人工擺放容易放亂,且不具備一致性;2、外置掃描器數量較多,成本上升,占用空間;多角度外置安裝掃碼器,容易漏掃描,為此,提出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包括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上設置有旋轉組件;
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基板、夾持臂和第一電機支架,所述基板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的滑軌,所述夾持臂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的滑座上,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固定連接于基板的底部右端,所述第一電機支架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所述第一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所述基板的底部位于夾持臂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所述第一同步帶惰輪與所述第一同步帶輪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所述夾持臂的底側通過固定架連接有導向軸,所述導向軸的外側活動套接有伸縮彈簧,所述導向軸的外側位于伸縮彈簧的左端活動套接有第一同步帶壓緊板,所述第一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連接于第一同步帶的外側,所述基板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帶的前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微型導軌的滑軌,所述夾持臂上設置有數量為兩個的軸承。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組件包括第二電機支架、第二步進電機和第二同步帶,所述第二步進電機安裝于第二電機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二同步帶輪,所述第二電機支架的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有第二同步帶惰輪,所述第二同步帶惰輪的下方通過轉軸連接有滾輪,所述第二同步帶連接于所述第二同步帶惰輪與所述第二同步帶輪的外側,所述第二電機支架上安裝有第二同步帶壓緊板,所述第二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的外側。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基板、T型絲桿電機和傳動塊,所述T型絲桿電機固定連接于升降基板的一側內部,所述傳動塊設置于T型絲桿電機的絲桿上,所述升降基板的兩內側均設置有第三微型導軌的滑軌,所述升降基板的內部安裝有掃描器,所述升降基板的內部遠離掃描器的一側安裝有傳感器。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伸縮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所述伸縮彈簧的另一端連接于導向軸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外側。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基板安裝于兩個所述第三微型導軌的滑塊上,所述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所述PLC控制器的電性輸出端與T型絲桿電機的電性輸入端相連接,所述傳動塊遠離T型絲桿電機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基板的頂部。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電機支架固定連接于第一微型導軌的滑塊上,所述第二同步帶壓緊板位于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采用夾緊并旋轉,通過掃碼定位有效的歸正試管位置,從而避免前道工序隨機位置的試管子標本會出現漏掃碼,或無法掃碼的現象。
2、本發(fā)明將三個動作集成化,簡化機械結構,有效節(jié)省空間,提高工作效率及掃碼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夾持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旋轉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升降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夾持組件底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1、基板;12、夾持臂;13、第一電機支架;14、第一步進電機;15、第一微型導軌;16、第一同步帶;17、第一同步帶輪;18、第一同步帶惰輪;19、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10、伸縮彈簧;111、導向軸;112、軸承;113、第二微型導軌;21、第二電機支架;22、第二步進電機;23、第二同步帶;24、滾輪;25、第二同步帶惰輪;26、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7、第二同步帶輪;31、升降基板;32、T型絲桿電機;33、傳動塊;34、第三微型導軌;35、掃描器;36、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須知,本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申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申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
實施例
請參閱圖1-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包括升降組件,升降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夾持組件,夾持組件上設置有旋轉組件;
通過設置夾持組件,能夠快速的對試管進行夾持,同時可以對不同尺寸的試管進行夾持;夾持組件包括基板11、夾持臂12和第一電機支架13,基板11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軌,夾持臂12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座上,第一電機支架13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底部右端,第一電機支架13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14,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17,基板11的底部位于夾持臂12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18,第一同步帶惰輪18與第一同步帶輪17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16,夾持臂12的底側通過固定架連接有導向軸111,導向軸111的外側活動套接有伸縮彈簧110,導向軸111的外側位于伸縮彈簧110的左端活動套接有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基板11的底部位于第一同步帶16的前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軌,夾持臂12上設置有數量為兩個的軸承112;通過控制第一步進電機14啟動,通過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帶動第一同步帶輪17進行轉動,使得第一同步帶輪17與第一同步帶惰輪18外側的第一同步帶16進行轉動,第一同步帶16帶動旋轉組件進行移動,同時第一同步帶16通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帶動夾持臂12向右進行移動,使得夾持臂12一端的兩個軸承112向旋轉組件靠近,即可通過夾持臂12與旋轉組件對長試管進行夾持固定;
通過設置旋轉組件,能夠歸正試管位置,從而避免前道工序隨機位置的試管子標本會出現漏掃碼,或無法掃碼的現象;旋轉組件包括第二電機支架21、第二步進電機22和第二同步帶23,第二步進電機22安裝于第二電機支架21的一端,第二步進電機22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二同步帶輪27,第二電機支架21的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有第二同步帶惰輪25,第二同步帶惰輪25的下方通過轉軸連接有滾輪24,第二同步帶23連接于第二同步帶惰輪25與第二同步帶輪27的外側,第二電機支架21上安裝有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第二電機支架21固定連接于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塊上;當需要對長、短試管進行識別時,通過控制第二步進電機22的輸出軸帶動第二同步帶輪27轉動,第二同步帶輪27通過第二同步帶23帶動第二同步帶惰輪25進行轉動,使得第二同步帶惰輪25通過轉軸帶動滾輪24進行轉動,使得滾輪24帶動長、短試管進行轉動,從而方便對長、短試管上的標識進行識別;
伸縮彈簧110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伸縮彈簧110的另一端連接于導向軸111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外側;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位于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通過伸縮彈簧110的設置,當第一同步帶16通過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帶動第二電機支架21向左移動的過程中,當滾輪24抵觸在試管的外側,能夠對夾持臂12與滾輪24之間的夾持力進行緩沖,避免試管發(fā)生損壞。
通過設置升降組件,能夠對不同長度的試管進行標簽識別;升降組件包括升降基板31、T型絲桿電機32和傳動塊33,T型絲桿電機32固定連接于升降基板31的一側內部,傳動塊33設置于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上,升降基板31的兩內側均設置有第三微型導軌34的滑軌,升降基板31的內部安裝有掃描器35,升降基板31的內部遠離掃描器35的一側安裝有傳感器36;基板11安裝于兩個第三微型導軌34的滑塊上,傳感器36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PLC控制器的電性輸出端與T型絲桿電機32的電性輸入端相連接,傳動塊33遠離T型絲桿電機32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頂部;當對短試管上的標簽進行識別時,按照上述步驟將短試管進行夾持,夾持完成后,通過傳感器36對短試管進行識別,通過控制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進行轉動,使得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帶動傳動塊33進行移動,使得傳動塊33帶動基板11向下移動,基板11帶動短試管向下移動,使得短試管移動至掃描器35的左側。
工作原理或者結構原理,當對長試管上的標簽進行識別時,通過控制第一步進電機14啟動,通過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帶動第一同步帶輪17進行轉動,使得第一同步帶輪17與第一同步帶惰輪18外側的第一同步帶16進行轉動,第一同步帶16通過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帶動第二電機支架21向左進行移動,從而帶動滾輪24向左移動,同時第一同步帶16通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帶動夾持臂12向右進行移動,使得夾持臂12一端的兩個軸承112向滾輪24靠近,即可通過夾持臂12與滾輪24對長試管進行夾持固定;
當對短試管上的標簽進行識別時,按照上述步驟將短試管進行夾持,夾持完成后,通過傳感器36對短試管進行識別,通過控制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進行轉動,使得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帶動傳動塊33進行移動,使得傳動塊33帶動基板11向下移動,基板11帶動短試管向下移動,使得短試管移動至掃描器35的左側;
當需要對長、短試管進行識別時,通過控制第二步進電機22的輸出軸帶動第二同步帶輪27轉動,第二同步帶輪27通過第二同步帶23帶動第二同步帶惰輪25進行轉動,使得第二同步帶惰輪25通過轉軸帶動滾輪24進行轉動,使得滾輪24帶動長、短試管進行轉動,此時即可通過掃描器35對長、短試管上的標簽進行掃描,識別試管的標簽信息。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申請公布號:CN117088108A;申請權利人:上海創(chuàng)司杰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發(fā)明設計人:宋名勝; 周國軍; 喻由之;】
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機械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基板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的滑軌,夾持臂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的滑座上,第一電機支架固定連接于基板的底部右端,第一電機支架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第一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基板的底部位于夾持臂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第一同步帶惰輪與第一同步帶輪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本發(fā)明采用夾緊并旋轉,通過掃碼定位有效的歸正試管位置,從而避免前道工序隨機位置的試管子標本會出現漏掃碼,或無法掃碼的現象;本發(fā)明將三個動作集成化,簡化機械結構,有效節(jié)省空間,提高工作效率及掃碼的準確性。
主權項:
1.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包括升降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上設置有旋轉組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基板(11)、夾持臂(12)和第一電機支架(13),所述基板(11)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軌,所述夾持臂(12)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座上,所述第一電機支架(13)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底部右端,所述第一電機支架(13)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14),所述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17),所述基板(11)的底部位于夾持臂(12)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18),所述第一同步帶惰輪(18)與所述第一同步帶輪(17)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16),所述夾持臂(12)的底側通過固定架連接有導向軸(111),所述導向軸(111)的外側活動套接有伸縮彈簧(110),所述導向軸(111)的外側位于伸縮彈簧(110)的左端活動套接有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所述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所述基板(11)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帶(16)的前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軌,所述夾持臂(12)上設置有數量為兩個的軸承
要求:
1.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包括升降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上設置有旋轉組件;
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基板(11)、夾持臂(12)和第一電機支架(13),所述基板(11)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軌,所述夾持臂(12)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座上,所述第一電機支架(13)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底部右端,所述第一電機支架(13)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14),所述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17),所述基板(11)的底部位于夾持臂(12)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18),所述第一同步帶惰輪(18)與所述第一同步帶輪(17)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16),所述夾持臂(12)的底側通過固定架連接有導向軸(111),所述導向軸(111)的外側活動套接有伸縮彈簧(110),所述導向軸(111)的外側位于伸縮彈簧(110)的左端活動套接有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所述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所述基板(11)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帶(16)的前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軌,所述夾持臂(12)上設置有數量為兩個的軸承(1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組件包括第二電機支架(21)、第二步進電機(22)和第二同步帶(23),所述第二步進電機(22)安裝于第二電機支架(21)的一端,所述第二步進電機(22)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二同步帶輪(27),所述第二電機支架(21)的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有第二同步帶惰輪(25),所述第二同步帶惰輪(25)的下方通過轉軸連接有滾輪(24),所述第二同步帶(23)連接于所述第二同步帶惰輪(25)與所述第二同步帶輪(27)的外側,所述第二電機支架(21)上安裝有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所述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基板(31)、T型絲桿電機(32)和傳動塊(33),所述T型絲桿電機(32)固定連接于升降基板(31)的一側內部,所述傳動塊(33)設置于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上,所述升降基板(31)的兩內側均設置有第三微型導軌(34)的滑軌,所述升降基板(31)的內部安裝有掃描器(35),所述升降基板(31)的內部遠離掃描器(35)的一側安裝有傳感器(3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彈簧(110)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所述伸縮彈簧(110)的另一端連接于導向軸(111)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安裝于兩個所述第三微型導軌(34)的滑塊上,所述傳感器(36)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所述PLC控制器的電性輸出端與T型絲桿電機(32)的電性輸入端相連接,所述傳動塊(33)遠離T型絲桿電機(32)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頂部。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機支架(21)固定連接于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塊上,所述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位于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
?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yī)療設備上試管架輸送過程中,為使運送的試管信息準確。市場上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解決試管信息準確的問題,如下:
1.醫(yī)務人員手動擺正。其流程為:A、人工取標本。B、手動擺正。
2.機構上增加多個掃描器。其流程為:A、試管架上標本通過多個掃描器進行掃碼;B、掃碼后進入下道工序。
上述中的解決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醫(y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非常大,長時間機械式的重復動作,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底,而且人工擺放容易放亂,且不具備一致性;2、外置掃描器數量較多,成本上升,占用空間;多角度外置安裝掃碼器,容易漏掃描,為此,提出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包括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上設置有旋轉組件;
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基板、夾持臂和第一電機支架,所述基板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的滑軌,所述夾持臂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的滑座上,所述第一電機支架固定連接于基板的底部右端,所述第一電機支架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所述第一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所述基板的底部位于夾持臂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所述第一同步帶惰輪與所述第一同步帶輪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所述夾持臂的底側通過固定架連接有導向軸,所述導向軸的外側活動套接有伸縮彈簧,所述導向軸的外側位于伸縮彈簧的左端活動套接有第一同步帶壓緊板,所述第一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連接于第一同步帶的外側,所述基板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帶的前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微型導軌的滑軌,所述夾持臂上設置有數量為兩個的軸承。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組件包括第二電機支架、第二步進電機和第二同步帶,所述第二步進電機安裝于第二電機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二同步帶輪,所述第二電機支架的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有第二同步帶惰輪,所述第二同步帶惰輪的下方通過轉軸連接有滾輪,所述第二同步帶連接于所述第二同步帶惰輪與所述第二同步帶輪的外側,所述第二電機支架上安裝有第二同步帶壓緊板,所述第二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的外側。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升降基板、T型絲桿電機和傳動塊,所述T型絲桿電機固定連接于升降基板的一側內部,所述傳動塊設置于T型絲桿電機的絲桿上,所述升降基板的兩內側均設置有第三微型導軌的滑軌,所述升降基板的內部安裝有掃描器,所述升降基板的內部遠離掃描器的一側安裝有傳感器。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伸縮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所述伸縮彈簧的另一端連接于導向軸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外側。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基板安裝于兩個所述第三微型導軌的滑塊上,所述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所述PLC控制器的電性輸出端與T型絲桿電機的電性輸入端相連接,所述傳動塊遠離T型絲桿電機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基板的頂部。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電機支架固定連接于第一微型導軌的滑塊上,所述第二同步帶壓緊板位于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的一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采用夾緊并旋轉,通過掃碼定位有效的歸正試管位置,從而避免前道工序隨機位置的試管子標本會出現漏掃碼,或無法掃碼的現象。
2、本發(fā)明將三個動作集成化,簡化機械結構,有效節(jié)省空間,提高工作效率及掃碼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夾持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旋轉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升降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夾持組件底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1、基板;12、夾持臂;13、第一電機支架;14、第一步進電機;15、第一微型導軌;16、第一同步帶;17、第一同步帶輪;18、第一同步帶惰輪;19、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10、伸縮彈簧;111、導向軸;112、軸承;113、第二微型導軌;21、第二電機支架;22、第二步進電機;23、第二同步帶;24、滾輪;25、第二同步帶惰輪;26、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7、第二同步帶輪;31、升降基板;32、T型絲桿電機;33、傳動塊;34、第三微型導軌;35、掃描器;36、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須知,本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申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申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
實施例
請參閱圖1-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夾緊、旋轉、升降一體的機械裝置,包括升降組件,升降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夾持組件,夾持組件上設置有旋轉組件;
通過設置夾持組件,能夠快速的對試管進行夾持,同時可以對不同尺寸的試管進行夾持;夾持組件包括基板11、夾持臂12和第一電機支架13,基板11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軌,夾持臂12固定連接于第二微型導軌113的滑座上,第一電機支架13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底部右端,第一電機支架13上安裝有第一步進電機14,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同步帶輪17,基板11的底部位于夾持臂12的前側安裝有第一同步帶惰輪18,第一同步帶惰輪18與第一同步帶輪17之間連接有第一同步帶16,夾持臂12的底側通過固定架連接有導向軸111,導向軸111的外側活動套接有伸縮彈簧110,導向軸111的外側位于伸縮彈簧110的左端活動套接有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基板11的底部位于第一同步帶16的前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軌,夾持臂12上設置有數量為兩個的軸承112;通過控制第一步進電機14啟動,通過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帶動第一同步帶輪17進行轉動,使得第一同步帶輪17與第一同步帶惰輪18外側的第一同步帶16進行轉動,第一同步帶16帶動旋轉組件進行移動,同時第一同步帶16通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帶動夾持臂12向右進行移動,使得夾持臂12一端的兩個軸承112向旋轉組件靠近,即可通過夾持臂12與旋轉組件對長試管進行夾持固定;
通過設置旋轉組件,能夠歸正試管位置,從而避免前道工序隨機位置的試管子標本會出現漏掃碼,或無法掃碼的現象;旋轉組件包括第二電機支架21、第二步進電機22和第二同步帶23,第二步進電機22安裝于第二電機支架21的一端,第二步進電機22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第二同步帶輪27,第二電機支架21的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有第二同步帶惰輪25,第二同步帶惰輪25的下方通過轉軸連接有滾輪24,第二同步帶23連接于第二同步帶惰輪25與第二同步帶輪27的外側,第二電機支架21上安裝有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16的外側,第二電機支架21固定連接于第一微型導軌15的滑塊上;當需要對長、短試管進行識別時,通過控制第二步進電機22的輸出軸帶動第二同步帶輪27轉動,第二同步帶輪27通過第二同步帶23帶動第二同步帶惰輪25進行轉動,使得第二同步帶惰輪25通過轉軸帶動滾輪24進行轉動,使得滾輪24帶動長、短試管進行轉動,從而方便對長、短試管上的標識進行識別;
伸縮彈簧110的一端固定連接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伸縮彈簧110的另一端連接于導向軸111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外側;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位于遠離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的一端;通過伸縮彈簧110的設置,當第一同步帶16通過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帶動第二電機支架21向左移動的過程中,當滾輪24抵觸在試管的外側,能夠對夾持臂12與滾輪24之間的夾持力進行緩沖,避免試管發(fā)生損壞。
通過設置升降組件,能夠對不同長度的試管進行標簽識別;升降組件包括升降基板31、T型絲桿電機32和傳動塊33,T型絲桿電機32固定連接于升降基板31的一側內部,傳動塊33設置于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上,升降基板31的兩內側均設置有第三微型導軌34的滑軌,升降基板31的內部安裝有掃描器35,升降基板31的內部遠離掃描器35的一側安裝有傳感器36;基板11安裝于兩個第三微型導軌34的滑塊上,傳感器36的信號輸出端與PLC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PLC控制器的電性輸出端與T型絲桿電機32的電性輸入端相連接,傳動塊33遠離T型絲桿電機32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基板11的頂部;當對短試管上的標簽進行識別時,按照上述步驟將短試管進行夾持,夾持完成后,通過傳感器36對短試管進行識別,通過控制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進行轉動,使得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帶動傳動塊33進行移動,使得傳動塊33帶動基板11向下移動,基板11帶動短試管向下移動,使得短試管移動至掃描器35的左側。
工作原理或者結構原理,當對長試管上的標簽進行識別時,通過控制第一步進電機14啟動,通過第一步進電機14的輸出軸帶動第一同步帶輪17進行轉動,使得第一同步帶輪17與第一同步帶惰輪18外側的第一同步帶16進行轉動,第一同步帶16通過第二同步帶壓緊板26帶動第二電機支架21向左進行移動,從而帶動滾輪24向左移動,同時第一同步帶16通過第一同步帶壓緊板19帶動夾持臂12向右進行移動,使得夾持臂12一端的兩個軸承112向滾輪24靠近,即可通過夾持臂12與滾輪24對長試管進行夾持固定;
當對短試管上的標簽進行識別時,按照上述步驟將短試管進行夾持,夾持完成后,通過傳感器36對短試管進行識別,通過控制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進行轉動,使得T型絲桿電機32的絲桿帶動傳動塊33進行移動,使得傳動塊33帶動基板11向下移動,基板11帶動短試管向下移動,使得短試管移動至掃描器35的左側;
當需要對長、短試管進行識別時,通過控制第二步進電機22的輸出軸帶動第二同步帶輪27轉動,第二同步帶輪27通過第二同步帶23帶動第二同步帶惰輪25進行轉動,使得第二同步帶惰輪25通過轉軸帶動滾輪24進行轉動,使得滾輪24帶動長、短試管進行轉動,此時即可通過掃描器35對長、短試管上的標簽進行掃描,識別試管的標簽信息。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